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红外线辐射加热圈:包括筒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内周壁上环形分布有多个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与壳体之间自内向外依次设有反射层和隔热保温层;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密封的管体,所述管体内设有碳纤维发热丝,所述碳纤维发热丝的两端连接有导体,所述导体延伸至管体的外端,用于与电源连接。管体采用密封结构,并在管体内填充惰性气体,可以保证碳纤维发热丝在高温下不易被氧化,增加使用寿命;碳纤维发热丝在两端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因分子运动发热产生红外线,加热速率高、节能效果更显著;采用多组加热单元共同加热,若有部分加热单元损坏也方便更换,省时省力。
公开号:CN214338142U
申请号:CN202023048528.6U
申请日:2020-12-17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金世辉
申请人:Ningbo Yinfeng Xinghu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IPC主号:H05B3-02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讲的是一种红外线辐射加热圈。
[n0002] 红外线辐射加热圈是利用红外线原理的加热装置,具有品质优良、热效率高、功率密度大、升温迅速、省电、寿命长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工业加热或烘干中。
[n0003] 目前的红外加热圈有两种实现方式:第一种是红外辐射式,发热体为金属电热丝,把电热丝绕成弹簧状,电热丝外套上非封闭式石英管,金属电热丝通电温度升高产生红外线,再利用红外线辐射被加热物体;第二种是红外辐射与加热传导相结合的,发热体为金属电热丝,除了前面第一种加热方式外,在加热管外侧增加导热金属套将向外侧辐射的热量传到金属套上,再利用金属套和相贴的被加热物热传递,将向外辐射的热量二次利用。但是,第一种方式向外辐射的红外线过多导致热量损失较大而且外面隔热层需要做得很厚;发热体为金属电热丝,能量转换效率低;电热丝为单根或少量串联,损坏时不方便更换;第二种目前现行的结构加热管被金属套包裹,辐射面较小,限制了辐射加热的效率。
[n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加热效率高、节能效果好且方便更换加热单元的红外线辐射加热圈。
[n000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红外线辐射加热圈:包括筒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内周壁上环形分布有多个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与壳体之间自内向外依次设有反射层和隔热保温层;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密封的管体,所述管体内设有碳纤维发热丝,所述碳纤维发热丝的两端连接有导体,所述导体延伸至管体的外端,用于与电源连接。
[n0006] 作为优选,所述管体内填充有惰性气体。这样可以防止碳纤维发热丝被氧化,增加使用寿命。
[n0007] 作为优选,所述碳纤维发热丝呈螺旋状设置。这样可以尽可能增加碳纤维发热丝的长度,提高加热效率。
[n0008] 作为优选,所述管体为石英玻璃材料制成的管体。石英玻璃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且耐高温,实用寿命更长。
[n0009] 作为优选,所述的壳体包括截面呈半圆环状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通过铰链铰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通过搭扣可拆式连接。这样设置可以将壳体打开,方便更换坏了的加热单元。
[n0010] 作为优选,所述容置腔内设有金属材质制成的挡板,所述壳体的两个端面连接有固定圈,用于固定挡板和加热单元。
[n0011]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上设有连线连接排,所述连线连接排与加热单元的导体连接。
[n0012]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红外线辐射加热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n0013] 管体采用密封结构,并在管体内填充惰性气体,可以保证碳纤维发热丝在高温下不易被氧化,增加使用寿命;碳纤维发热丝在两端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因分子运动发热产生红外线,加热速率高、节能效果更显著;采用多组加热单元共同加热,若有部分加热单元损坏也方便更换,省时省力。
[n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n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n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n0017] 如图所示:
[n0018] 1、壳体,2、加热单元,3、反射层,4、隔热保温层,5、管体,6、碳纤维发热丝,7、导体,8、第一连接部,9、第二连接部,10、铰链,11、搭扣,12、固定圈,13、连线连接排。
[n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n002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同时术语“第一”、“第二”等只是为了区分各部件的名称,并没有主次关系,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n002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
[n0022]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红外线辐射加热圈:包括筒状的壳体1,壳体1内具有一容置腔,容置腔的内周壁上环形分布有多个加热单元2,加热单元2与壳体1之间自内向外依次设有反射层3和隔热保温层4,反射层3为镀铝板,隔热保温层4为气凝胶材料制成;加热单元2包括密封的管体5,管体5内设有碳纤维发热丝6,碳纤维发热丝6的两端连接有导体7,导体7延伸至管体5的外端,用于与电源连接。
[n0023] 管体5为石英玻璃材料制成的管体5,石英玻璃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且耐高温,实用寿命更长。管体5内填充有惰性气体,惰性气体可以为氦气或氮气,这样可以防止碳纤维发热丝6被氧化,增加碳纤维发热丝6的使用寿命。碳纤维发热丝6呈螺旋状设置,这样可以尽可能增加碳纤维发热丝6的长度,提高加热效率。
[n0024] 再如图1和图2所示:
[n0025] 壳体1包括截面呈半圆环状的第一连接部8和第二连接部9,第一连接部8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部9的第一端通过铰链10铰接,第一连接部8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部9的第二端通过搭扣11可拆式连接,这样设置可以将壳体1打开,方便更换坏了的加热单元2。
[n0026] 容置腔内设有金属材质制成的挡板,壳体1的两个端面连接有固定圈12,用于固定挡板和加热单元2。壳体1上还设有连线连接排13,连线连接排13与加热单元2的导体7连接。
[n0027] 本实用新型一种红外线辐射加热圈采用多组加热单元2共同进行加热,若有部分加热单元2损坏也方便更换,省时省力;另外,管体5采用密封结构,并在管体5内填充惰性气体,可以保证碳纤维发热丝6在高温下不易被氧化,增加使用寿命;碳纤维发热丝6在两端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因分子运动发热产生红外线,加热速率高、节能效果更显著。
[n002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Claims (7)
[0001] 1.一种红外线辐射加热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内周壁上环形分布有多个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与壳体之间自内向外依次设有反射层和隔热保温层;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密封的管体,所述管体内设有碳纤维发热丝,所述碳纤维发热丝的两端连接有导体,所述导体延伸至管体的外端,用于与电源连接。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线辐射加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内填充有惰性气体。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线辐射加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发热丝呈螺旋状设置。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线辐射加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为石英玻璃材料制成的管体。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线辐射加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包括截面呈半圆环状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通过铰链铰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通过搭扣可拆式连接。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线辐射加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内设有金属材质制成的挡板,所述壳体的两个端面连接有固定圈,用于固定挡板和加热单元。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线辐射加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连线连接排,所述连线连接排与加热单元的导体连接。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2401461A|2012-04-04|水加热装置
CN214338142U|2021-10-01|一种红外线辐射加热圈
CN211128253U|2020-07-28|一种具有石墨烯涂层的加热管
CN201858774U|2011-06-08|一种新型电加热器双螺旋循环加热管结构
CN206018800U|2017-03-15|一种新型储能电暖器
CN214305859U|2021-09-28|柱状分体辐射加热器
CN212660344U|2021-03-05|一种同时实现热传导和红外线辐射的加热圈
CN2265656Y|1997-10-22|空心远红外石英电热器
CN106247430A|2016-12-21|一种新型储能电暖器
CN210219992U|2020-03-31|一种碳纤维加热蓄热式水箱
CN2212245Y|1995-11-08|黑体辐射源
CN209386819U|2019-09-13|一种用于热处理炉的电热辐射装置
CN207963203U|2018-10-12|太阳能光电辐射热水装置
CN210328045U|2020-04-14|内热式电磁换能器
CN210320238U|2020-04-14|一种蓄能式超导供暖设备
CN211982170U|2020-11-20|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取样探头加热装置
CN201781637U|2011-03-30|碳纤维石英加热管
CN202652564U|2013-01-02|碳纤维电加热装置
CN2324478Y|1999-06-16|电子淋浴器
CN201341248Y|2009-11-04|一种大功率辐射管
CN202004995U|2011-10-05|新型太阳能专用硅橡胶弹性电伴热带
CN214407104U|2021-10-15|一种高电压辐射电加热炉
CN213028579U|2021-04-20|一种高效率低能耗发热圈
CN210328011U|2020-04-14|一种可控温速接电热带
CN203510530U|2014-04-02|克拉管电磁加热器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048528.6U|CN214338142U|2020-12-17|2020-12-17|一种红外线辐射加热圈|CN202023048528.6U| CN214338142U|2020-12-17|2020-12-17|一种红外线辐射加热圈|
[返回顶部]